国内游
你的位置:千百度旅游 > 国内游 > 远逝的拉洋片:老烟台年代的“土电影”,小圆孔藏着大世界
远逝的拉洋片:老烟台年代的“土电影”,小圆孔藏着大世界
发布日期:2023-03-19 04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远逝的拉洋片:老烟台年代的“土电影”,小圆孔藏着大国际

远逝的拉洋片:老烟台年代的“土电影”,小圆孔藏着大国际

文 | 郑伟基

阴历正月毓璜顶庙会上,民间演员刘乙师傅在瑶池园扮演传统民间艺术拉洋片。

“您向里瞧来向里看,毓璜顶的美景在里边,前有太乙剑坛,后有瑶池园,公园的前史可真不短……”了解的拉洋片唱腔,铿铿锵锵神韵十足的响器声,似乎把我带回到70多年前的孩提年代。

图文无关

榜首次看拉洋片

小时分,家园有许多庙会,乡民到庙会上玩耍称“赶山会”。庙会期间举办各种文娱活动,除了搭台唱戏,还有许多地摊杂耍,有耍把戏(杂技)、变戏法(戏法)、玩功夫、扭秧歌啥的,当然还有拉洋片。

有一年,大人牵着我的手在本村逛庙会,只听大学堂前的操场上有人在唱:“哎!往里看来往里头瞅,这人来车往的马路大楼房……”

走曩昔一看,原来是拉洋片的。我榜首次见这玩意儿,就说:“俺想看拉洋片。”所以,大人递给拉洋片人5分钱,我便在木柜前的板凳上坐下,两眼对准木柜上带镜子的小圆洞。

先看《武松打虎》。“哎——往里瞧来往里望,英豪好汉武二郎;一气儿喝酒八大碗,提棒上了景阳冈;一条猛虎扑过来,三拳两脚虎命亡……”拉洋片人一边唱,一边拉响周围的小锣鼓,宣布动听有节奏的乐声。

看完《武松打虎》,又换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。“哎——往里瞧来往里观,这一片不同上一片哪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,保着唐僧去取经……”

“真美观!”我情不自禁地喊道。

拉洋片人见我看得快乐,又即兴发挥:“哎,叫小孩儿,你别发蒙,唐僧师徒西天去取经。有猪八戒来和沙僧,还有三头六臂的孙悟空。奔走风尘多险阻,一步一坎不和平,三十六难十八洞,降妖捉怪斗大虫……”

看得我直呼过瘾,回家后好多天都沉浸在拉洋片的故工作节里。

村里来个“洋片康”

后来,我村来了一位从西部区域来的拉洋片男人,姓康,借住在村里一处闲房里。

此人能说会道,诙谐诙谐,既会画,又会唱,乡民们都称他“洋片康”。

阴历正月里是村庄的闲日子,洋片康把道具支在大街上招徕顾客。一对父子路过,孩子闹着要看西洋景,父亲无法掏出5分钱递给洋片康。孩子坐到了凳上,洋片康却要再等两个人,座满才干拉。父亲有事,催他快点儿,否则就退钱。洋片康不想失掉到手的5分钱,只好单独服侍一个小孩儿,他唱道:“望吧里边瞧,望吧里边看,不觉来到了前门楼子前。”还没等唱出下句来,脖子就被孩子父亲扭歪了,大声喝问:“什么王八王八的?别认为我听不出来你谩骂!退钱,俺孩子不看了……”

有一天,洋片康唱着招徕顾客,“哎——没上过北京城的往这儿边看,高高的前门楼子,后边是太和殿,殿里出来一对人,原来是大清的娘娘和宦官……”

老百姓没见过皇宫的娘娘,宦官就更稀罕了,一个人便花5分钱坐下了,可洋片康要等三个人坐满,便持续唱道:

“那儿厢来了一位客官,孤身只影怎成结义桃园?大哥落座,缺的是关张二贤。好景色英豪满眼,错失了一声嗟叹!”

听出来了吧,这是在恭维您呢!蓬莱人讲义气,一听三国的刘关张上座,立马有两位就坐上去了。

往后有熟人问洋片康:“方才你唱了一通刘关张,并不比唱一个片子短,这合算吗?”

“人都好凑热闹,要的便是这股子人气。有了榜首拨人还愁没有一群人来吗?”洋片康津津有味。

到了赶山会的日子,游人如织,洋片康的洋片柜却良久无人光临,他自觉为难,便玩笑唱道:“往里边观,往里边瞧,两只老鼠在摔跤。大老鼠拽住小老鼠的腿,95视频网小老鼠搂住大老鼠的腰。忽然走过来一只猫,伸伸腿,弓弯腰,从老鼠身旁曩昔了。”

白:“猫都捉老鼠,它为什么不捉呢?”

唱:“原来是,一只看不见的瞎眼猫!”

路过的人哈哈大笑,没顾得上揣摩这是在拐着弯儿戏弄他们。村里人都说,这洋片康嘴皮子太溜了,却不讨喜。

拉洋片的那些传说

拉洋片这门陈旧的民间艺术,终究起源于哪朝哪代?我很猎奇,有传说认为它起源于唐朝,袁天罡、李淳风是创始人。传说唐朝时西域进一佳人,被归入后宫备受宠爱,却总是愁眉苦脸,闷闷不乐。皇上束手无策,讨教袁、李两位国师。二人经过多日调查,认为佳人是患了思乡病,便给皇上出了个主见。一日,皇上在御书房请佳人喝酒,引导她叙述自己家园的山川胜景、风土人情。佳人讲起家园来,喋喋不休,十分高兴。这时,藏身的袁、李二人将佳人的叙述逐个记下,然后编好唱词,并画出八张画片儿,时称“西域八景”。然后,他们将图片装入木匣之中,在匣上开洞,安上放大镜。佳人每日听唱看景,芳心大悦,似乎回到了故土。

还有人传说,拉洋片在民间撒播之初,并不是看柜中的画片,而是以布做墙,围成直径约两丈的场所,内可包容20~30名观众。前面挂着图像,画面高约2.5米,宽约3.3米,绘有各地山水人物,一张图像一卷,一人用木棍点拨画面进行说唱,另一人在一旁击打锣鼓等响器配乐。观众看完一张后,用绳子放下另一张,接着说唱新的内容。后来,这一民间艺术逐渐演变为拉洋片。

洋片终究怎样拉

拉洋片也称“西湖景”“拉大片”“八大片”“西洋镜”“拉洋戏片”,扮演者一般为一人,道具是一个高约一人的大木柜,柜前有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。洞上安有放大镜,柜顶安有锣、鼓、钗等乐器,由一根细绳操控,透过圆洞,观众能够看到柜里的画片。

拉洋片人经过绳子和滑轮,依据演唱次序替换画片,一场扮演要替换八张。每唱完一景都要用响器有节奏地吹打。观众坐在柜前的长凳上,一边看画,一边听唱。

在没有电影和电影没有遍及的年代里,拉洋片是一种代替电影的民间文娱方法,可谓我国独有的街头“土电影”,相似幻灯片。

洋片的画片内容丰厚,有景色名胜、前史故事、民间传说、戏剧片段等,有泰山日出、八达岭长城、桂林山水等景色画,有《八仙过海》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《水漫金山》《水泊梁山》《薛平贵与王宝钏》等故事画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新我国树立后的不同年代,增添了许多现代内容的画片,有《英豪小八路宋刚夫》《莱阳大战赵保原》《百万雄师下江南》《志愿军跨过鸭绿江》《白毛女》《李二嫂改嫁》《小二黑成婚》等等。

拉洋片三分靠看,七分靠听。拉洋片人的唱词分上下句,一般上句落仄音,下句落平音,上句起韵,下句入韵,一韵究竟。唱词以七言为底子句式,句前可加三字头,句中或嵌字。每段唱词少则四句,多则八句或十几句。唱词要求通俗易懂、活泼生动、诙谐诙谐,加之由上而下的滑音拖腔,构成共同的言语风格。

拉洋片早年在村庄很遍及,人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,大人小孩都能仿照拉洋片的声调哼几句。而以拉洋片为生,则不光要画片别致诱人,响器整齐动听,还有赖于演员精彩共同的念白和吟唱。好的演员念白考究口齿清楚,抑扬有度,还能跟着画面的改变吟唱故事,声情并茂,韵甘旨足。

原文发表于2023年3月2日《烟台晚报 | 烟台街》

瑶池园画片拉洋片拉洋片人洋片康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念仅代表作者自己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渠道,搜狐仅供给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